認收不認丟 低價值可回收物拋出3大“必答題”
來源:科柏盛環保 發布時間:2020-09-25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再生資源從“廢品買賣型”向“環境服務型”轉變,構建全產業鏈的回收體系,需要以低價值可回收物回收為切入點。
低價值可回收物,聽名字就不太值錢。由于大部分低價值可回收物收益低、分解成本高,使從事相關物品的回收企業較少。
其中包括廢舊報紙、廢玻璃、塑料袋等,這些早在很多人以前農村里走街串巷的大爺大叔會收去,換個冰棍雪糕的錢。殊不知平時我們喝完牛奶剩下的利樂包裝、刷完牙使用的牙刷牙膏等也具有回收再利用的價值,這些在“收破爛”的那個年代也沒嘗試交易過。
到如今,街頭巷尾沒了“收破爛”的吆喝聲后,這些低價值的可回收物更多的是淪落到這個溝里、那個桶里的宿命。
有資料顯示,牛奶盒的利樂包裝75%成分是紙漿,剩下的20%和5%分別是塑料和鋁箔,可用于生產再生紙、垃圾桶、衣架、乒乓球拍、托盤等許多物品;而牙刷、牙膏外殼等均可再生成塑料,做成澆水壺等產品。
“按照預測,如果低值可回收物收運處理工作順利推進的話,‘其他垃圾’將減量20%至30%,大大緩解垃圾末端處理壓力”專業人士曾指出。由此可見,低價值回收物卻是一個個被隱藏了的回收物,積少成多后也是不可估量的大資源吶。
實際上,近年來也并不是沒有地方關注到低價值可回收物。整理發現,上海在2019年就出臺了相關的回收指導目錄;杭州2019年*后2個月,西湖區已累計回收可回收物約411噸,其中飲料瓶、舊報紙等低價值可回收物占比50%以上;廈門在2020年7月印發《廈門市生活垃圾低附加值可回收物指導目錄》,明確5大分類,并設置了藍色可回收物桶......
但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低價值可回收體系的建設已經成了再生資源回收建設的一塊重要內容。
回收品類的指導目錄如何制定?
哪些產品算是低價值的可回收物呢?《上海市可回收物回收指導目錄(2019版)》提出包括紙類、塑料類、玻璃類、織物類和木類;《廈門市生活垃圾低附加值可回收物指導目錄》中的低值可回收物共分為五大類,分別是廢玻璃、陶瓷類、廢塑料、廢紙、廢紡織衣物等。
可見并沒有統一的標準,我國目前也沒有相關的政策標準來予以指導。低價值可回收物的回收與垃圾分類差不太多,城市和農村、南方和北方等地也存在一定的差異,因地制宜制定回收標準或許也是其實現的基本原則。
相關補貼支持政策也不能少
低價值可回收物缺乏政策引導,是當前存在的一大問題。有專家表示,“低值可回收物無法完全靠市場進行循環利用,需要有一定的扶持政策。
低價值可回收物再利用的過程是一個低收高投的過程,回收的人力、物流成本等較高,這導致很多企業不愿意參與其中。另外,低附加值可回收物受回收價格波動幅度大,很難保證從業企業能從中獲利。
因此就需要出臺相應的補貼政策進行支持,并研究制定運行質量考核標準作為補貼的門檻和級別,一次來推動低價值可回收物回收體系的建設,形成常態化管理機制。
回收處理要形成可持續的運行路徑
以廈門為例,廈門低值可回收物由各區政府部門委托相關企業負責收運,統一運輸工廠進行分揀,然后打包送到循環利用基地進行末端處理,重復利用。
另外,有資料顯示,玻璃陶瓷類等低價值回收物在再加工的過程中會耗費大量的人力物理和財力,對處理的技術、能力等就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因此,低價值可回收物的回收再利用需要從回收、運輸到末端處理等全過程的支持,基礎設施的建設也要跟得上,有可匹配的處理能力是保證可持續運行的前提,這一點在村鎮推進低價值可回收物的回收是一大挑戰。
綜上來看,隨著相關政策的出臺,低價值可回收物的再利用可能將更多依賴于分散的、小型的回收企業。